他们在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上相遇;
他们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见面;
他们相识于莺飞草长的积翠园;
流金岁月,曲江故事,
他们彼此相爱,并相伴一生。
在西理工这片热土上,
他们超越了时间的束缚,
经过时间的变迁。
在人生的沧桑中,
他们眼里的笑容从未消失
紧握的双手始终没有松开。
今天是中国情人节,
让我们来听听西理工的爱情故事。
他们是原陕西工业大学(我校前身)水利系第一批从西北农学院返回陕西机械学院的毕业生。夫妻俩曾分别进入学校篮球队和排球队。他们有相似的兴趣并坠入爱河。
第二排左二是黄强教授。图为1982年3月,陕西大学生男子篮球队参加西安第八届运动会。
西部科技大学(原陕西机械学院)见证了这对美丽情侣从校服到婚纱的浪漫过程。
他们是我校水利水电学院黄强教授和叶林副教授。
黄强,二级教授。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。 2008年入选第一批陕西省教学名师,2018年入选陕西省“特支计划”教学带头人。同年成立西安理工大学名师工作室。曾任我校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、院长。
毕业后,叶林副教授在中国水利水电西北勘察设计院工作。 2000年调入我校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系。曾任硕士生导师,曾任水电学院工会副主席、水利工程系副主任。
黄强和叶琳是大学同学。他们相识在农科城的春天,相识在图书馆的灯光下,在篮球场上的激情与青春相识,在金华南路的云彩下相守。 。生活中,他们都是彼此眼中的“好妻子、好丈夫”。 “叶老师做的饭菜很好吃。”黄强老师每次说起这件事,眼里都充满了幸福。 “叶老师一心一意为家庭,在不耽误教学的同时,承担了所有的家务,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研究中。”
工作上,他们都是彼此眼中的好帮手。叶林来到我校工作时,由于之前一直在研究所从事水电设计工作,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,黄强就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、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传授给了我校。叶琳帮助她尽快熟悉教学工作。在科研工作中,两人还合作开展了石泉、商洛二龙山、宝鸡石头河等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和除险加固设计工作。
黄强从教39年,对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的热爱。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,引发了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心脏病等疾病。 2013年以来多次住院期间,为了不耽误课程,他将课程委托给妻子叶琳,并一一指导课程进度和课件。课后他还会详细询问课程效果。作为“夫妻教师”,黄强和叶琳对学生格外关照。黄强教授已在全国培养了249名研究生(博士93人,硕士156人),他们大多在西北度过了青春和才华。作为硕士生导师和本科生班主任,叶琳副教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,还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。她经常邀请家庭困难的学生到她家吃饭,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。她是我们的好学生的导师。
他们见证了彼此的青春,
我们彼此认识,并且彼此相伴。
将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给年轻人,
希望年轻的师生们能够增长知识,
锻炼身体,建设美好祖国。
他们都在西安市碑林区孟家巷长大。
他们一起毕业于西安市第二十二中学。
就读于我校(原陕西机械学院)
印刷机械专业、
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务、党务工作。
她在我们学校(原陕西机械学院)
在学校医院工作,
两人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认识了。
他很快坠入爱河并成为终生伴侣。
1975年,两人结婚。
这对夫妇已经在一起46年了
46年的磨合,46年的沧桑,
46年的执着,46年的成长。
我们同舟共济,互相帮助,
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他们是
王济民老师、欧阳碧莲老师是我校退休教师。
王济民1966年到西安新华印刷厂从事出版印刷工作,1975年就读于我校新设立的印刷机械专业,成为我校第一届印刷机械专业。 1978年毕业后留校,历任政治辅导员、学生党支部书记、党委办公室书记、后勤处餐饮科副科长、科长,后勤处副处长、书记历任总后勤党支部书记、学校工会副主席、后勤党委书记、宣传部主任级调研员等职务。
中学毕业后,欧阳碧莲响应国家“上山下乡”的号召。 1971年到西安铁路分院工作。 1987年,她来到我校校园医院(原陕西机械学院)工作,历任护理员、护师、护士长、护士长等职务,曾参与我院病房筹建工作。我们学校的医院。
左起第一个是欧阳碧莲
“有了孩子之后,那些年我们过得确实不容易,我在西郊打工,他在东郊打工。”欧阳碧莲回忆道。 “他总是加班,经常很晚才回来。” “是的,当时学校很忙。”王济民继续说道。 “特别是1985年,学校食堂正处于改革关键时期,党委决定让我去餐饮部,为了做好工作,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人。”
生活的担子并不轻,但几十年来,两人从来没有关心过对方,一直互相支持,不曾离开对方。 “我们结婚40多年,从来没有吵过架。”欧阳碧莲笑道:“王老师做的饭很好吃,家里的饭菜都是他做的,而且对老人也很孝顺,每周都会带我去看望父母,和兄弟们相处也很好。”还有家里的姐妹们。” ”
王济民听后笑着告诉记者:“欧阳老师是职场上的‘热心大姐’,她喜欢帮忙,做事很敏捷,工作能力也很好。”
就这样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两人都对彼此赞不绝口……结婚四十多年,两位老师互相尊重、互相信任、互相体贴、互相支持。彼此包容,相待如宾。
爱不一定要大声说出来。
没有太多的浪漫,
没有太多的坎坷,
不需要彼此,
不离开,不放弃,一生相伴,
是对感情最好的诠释。
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。
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。
那时他们还不认识
但毕业后他们都选择来到西部理工学院。
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。
那是在西部理工学院,
他们相遇、相知、相爱、相伴,
1998年,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。
他们就是我们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
朱红亮副教授
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艾军副教授。
朱红亮于1991年分配到我校(原陕西机械学院)工作至今。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》、《科学思维方法》、《自然辩证法》等课程。
艾军是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主任、普通话水平考试站负责人。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文化的教学和研究,开设《中国传统文化》、《唐诗宋词鉴赏》、《对外汉语》等课程。 。
“我们的故事很平淡,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浪漫。”虽然朱老师这么说,但回忆起和艾老师相处的每一个瞬间,他的声音里仍然带着微笑。 “明天就是七夕节了,这一天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忘的。我们刚结婚那年的七夕节,我们利用假期,拿着辛苦赚来的工资,完成了第一次旅行。之后时隔多年,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我仍然印象深刻。
谈及日常生活,朱老师开玩笑说艾老师有一种“学生主导风格”。两人虽然从事不同领域、不同学科的研究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交流和“讨论”,甚至产生“争议”。 “有一次,我们对一个单词的发音产生了分歧。这是艾老师的专业领域,所以她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。但我也很确定我的发音是正确的。我们吵得很厉害,翻译我搜得差不多了。”翻遍字典找答案,最后连《辞海》都查到了,才最终确定。 当记者问到这两个发音哪个正确时,朱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说:“我认识她,她心里也知道我们有对有错,需要共同进步。”在有意义的地方,把事情本身弄清楚就可以了,没必要去计较谁对谁错。
朱老师和艾老师同为老师,在工作中互相支持、互相成就。艾老师备课时,尤其是传统文化选修课时,朱老师用自己的积累和她一起查找资料,力求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、立体,更容易让学生吸收和理解;朱老师准备硕士、博士论文时,艾老师帮他调整格式,校对内容,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。他们合编了教材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》,合编了《寻找缪斯的天空》一书。
看似平凡,
平凡却充满幸福,
充满理解、包容、相互支持。
爱情不必多么伟大,
流水悠长,静水深邃,同样令人动容。
真实、简单、安心,
这也是爱情最好的形式。
在西部理工学院,这样的夫妻教师还有很多。
他们相爱,手牵手,
坚守岁月,浪漫时光。
他们共同努力,贡献力量,分担责任,
他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国家和学校的建设和发展。
如果爱情能够长久,
怎么可能是白天和黑夜呢?
众多优秀的西工学子,
也在此结缘。
少年初识,陪伴长大,
时间会说我愿意。
他们说西理工学院有
青春最美好的回忆,最温暖的回忆。
2009年,西工大60岁生日,他在幕后努力,她在舞台上尽情表演;
2019年,西工大70华诞,他们一家三口在台下为母校送上了深深的祝福;
他们希望,2029年,西理工学院迎来80岁生日时,全家人都能回到母校。他们想告诉孩子:这里是父母青春梦想开始的地方!
李鹏,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0级毕业生,目前就职于新浪支付。
姚明芳,我校水利水电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2010届毕业生,现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。
他和她是在 2006 年秋天认识的,当时他们还是新生。他班上的同学是她最好的朋友,她班上的班长是他的好哥们。不知不觉中,他和她也变得熟悉起来。 “现在回想起来,我觉得我们的性格和生活经历有太多相似之处。”他说。
2007年4月,两人一起参加演出。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晚上,他就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意。犹豫了半天,她回答道:“可以,但是你必须答应一个条件。”这个条件很简单,就是“如果同意,就不要轻易放过”。从那天起,那双紧紧握在一起的手就再也没有松开过。
大学四年里,他们一直是学生的骨干,活跃在许多校园文化活动中。学习和活动充满了他们的生活,有时也会感到疲惫,但一起工作的日子却更加甜蜜和温暖。 2009年,学校举办建校60周年晚会。他是学生导演组组长,她是演员。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他们一起排练,一起熬夜,一起无私奉献,一起收获掌声和欢呼。 2019年5月1日,学校庆祝建校70周年之际,他们和孩子专程参加了建校70周年晚会。那个舞台上,有太多青春难忘的回忆。
2010年,他们毕业了。他先去了北京,她又回到了上海。经过两年的异地恋,他终于辞去工作,于2012年在上海与她重聚。2014年,他们结婚了,2017年,孩子出生了。 “我们第一次带宝宝回西安时,就带他去了西理工,让宝宝重新走一遍父母当年走过的路。”她说。
他说:“毕业进入社会已经11年了。我们俩始终为西部理工学院感到自豪,也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。我们遵循“祖国、荣誉、责任”的校训。逼自己一把。”
在西部理工学院,
他们收获了爱情,
收获了友谊,
收获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。
谢童,我校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2013级毕业生,目前就职于深圳市富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。
王耀,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专业2013级毕业生,现就职于招商银行深圳分行。
2009年11月27日,这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。大一时,她是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主持人俱乐部的成员。那天她担任诗歌朗诵比赛的主持人,他是比赛的幕后工作人员。 “比赛结束后,我正准备离开去卸妆换衣服,一个戴眼镜的高瘦男同学突然跑过来拦住我说:‘学姐你好,我来确认一下比赛的排名。与你。'当时我就按捺不住了,就笑了,心想我其实只是个新生。”她回想起当时的情景,仍然忍不住笑出声来。从此,她就被这个真诚可爱的大一青年所感动,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2010年5月,学校主办当年“五月花开”全国大学生文艺演出。她是一名演员,他是一名活动志愿者。他们再次努力工作,全身心投入到同一件事上。
活动期间,他们拍了第一张合影。他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意,从此以后校园里的人就多了。他负责她每天的热水供应,她准时收听他的校园英语广播。他们一起学习,一起成长,见证彼此变得越来越好。 “如果说有一个频率不同步的时候,那就是经管学院和自动化学院争夺校篮球冠军的时候。”他笑着说道。那时,她会在一旁大喊“经济管理无与伦比”,而他则在对面兴奋地大喊“自动化必胜”。 “现在回想起来,那是青春的岁月,燃烧着热情和希望,引导我们从青春走向成熟。”她也陷入了回忆之中。
大学时光是美好的,但却是短暂的。毕业那年,他们一起投递简历,一起奔赴面试,并选择了深圳作为梦想再次开始的城市,并逐渐定居在那里。如今他们有了儿子和女儿,不再是两个人,而是相知相守的一家人。他们说:“我们的缘分始于西工大,那里有我们一生最美好的回忆。”
“那我们试试吧?”
“就试试吧!”
非正式的告白,
拉开了他们爱情的序幕,
那一年,他们都在西部理工学院。
马文是我校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专业2017届毕业生。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电力建设市政公司,历任工程部主任、晋中分公司副总工程师。
白翠翠是水利水电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届毕业生。毕业后,她在延安引黄工程有限公司工作,担任党务工作者。
他们是高中同学,但当时并不熟悉。他沉稳内敛,她活泼好动。 2013年高考结束后,他们同乘火车来到了美国西理工学院,这就是这段奇妙缘分的开始。
那年选课时,她顺利地考到了自己喜欢的课程。当第一班点名的时候,她发现他也在这个班。 “当时我就想,上课的时候就能见到高中同学了,而且都是顶尖的学霸,以后要是有人帮我讲课就好了!”下课后,她三步走到他面前,说道:“哥哥,儿子,真没想到我们会上同一堂课,以后记得给我留座位啊!” “好吧~”他笑着说,从此,他不厌其烦地给她发消息,“快上课了,快来吧!”“第二排,快点报到”……不知不觉间,两人之间的距离就拉开了。变得越来越近。
平日里,他会陪着她在学生党支部、学生会、教室之间读书。无论她忙到多晚,他都会一直陪在她身边。她通过经历和积累来提升自己,他通过学习和旅行不断充实自己。他们互相陪伴,见证彼此的成长。
2017年7月,他们毕业了。由于专业不同,他们去了不同的城市,开始了相距1110公里的异地恋。
距离并没有将他们分开。进入社会后,他们依然像学生时一样,互补、共同成长、共同变得更好。在她的支持和贴心鼓励下,他迅速从一名小技术员成长为一名副总工程师,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;在他的积极影响和引导下,她也迅速成长为一名满腔热忱为人民服务的水务工作者,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同一个梦想。
2021年6月8日,她的生日,她收到了最珍贵的生日礼物——结婚证。 “这意味着,从今以后,我们的爱情,将牢牢地刻在那两本小红本上,也意味着,我们这一生,携手同行!”她感慨地说。
他们表示:“今后,我们将继续努力拼搏,共同奋斗,牢记‘为祖国光荣、为祖国负责’的校训,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。”
爱是心的跳动,爱是心的理解。
爱是互相扶持,爱是携手变老。
爱既是软弱又是铠甲,
爱让我们牵手,
不畏惧困难和挑战,
爱让我们肩并肩,
努力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西丽职工的爱心,
让西理工更加浪漫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shiliannw.com/html/tiyuwenda/12816.html